走蜀道翠云廊南段,拥揽龙源古柏

我想看剑州路柏两年有余了。

作为本人的第二故乡,剑阁境内蜀道翠云廊有三段,北向昭化,西往梓潼,南至阆中。我曾经汉阳去剑门,品尝过凉山牛肉,现今常年往返于龙源和益州。行途间分处三段的翠云廊、拦马墙、小石口早已耳熟能详。

无奈人生颠沛,俗事消磨,无暇信步林间。“三百长程十万树”于我近在咫尺,终究远在天涯。

翠云廊、拦马墙皆少往矣,近水楼台唯有蜀道翠云廊南段龙源镇,其为南线古柏资源较集中之地,辖区翠云廊沿线有古柏1912株。

新雨初晴,我们偶尔行车红彤村道,黛柏夹道,空山清冽,绿意满眼。儿子连忙拍摄影像记录盛景,事后我回头看又总感觉未够。

是否我走马观花赏景,割裂了天地自然。手机取景片段给人的理性思维以无限性,人们可以对古柏群影肆意浮想与情感延伸;然而此状却始终无法超越我们的无意识审美,我们永远无法在静态影像中体验置身千年幽绿长廊的震撼,满眼苍翠欲滴、空气清新、熏风习习、深树鸟鸣,周身的律动给眼睛、口鼻、肌肤、耳朵的全息官能感受简直无与伦比,令人流连忘返。

我们更还未言说翠云廊龙源段的一年四季,古柏春夏秋冬的不同光景又是如何?

我承认个体的有限性。行车赏景怎有“细雨骑驴入剑门”的深刻体悟。剑阁是个好地方,我们应该走一走。

在春风花草香间、在穿林打叶声中、在垂叶凉风度里、在开门雪满山前,本人至少要徒步一次翠云廊龙源段。

愿望实好。岂料我每次都怀兴而往,默然而归。终是抵不过龙源人的独特热情与生活的热辣滚烫。时移两年,古道赏柏遂行。

翠云廊龙源段位居古剑州通往巴西郡(阆中)的要道,今有江石、红彤、九龙、小石口等地古柏可游赏。这条蜿蜒于山脊的苍莽巨龙历经时空岁月现已断断续续,远芳侵填了古驿道,砌石固根的古柏仍然枝繁叶茂,给人别样的景致与情感。

秦皇一统天下,修驰道种松柏,尔后蜀中名将张飞、唐玄宗、宋仁宗、明朝剑阁知州李璧植补,翠云廊时间跨度两千余年,我们穿行在这条古代的“高速公路”,步感宇宙千年流变,与将相王侯、才子佳人、商贾打了一个照面。

“青山无数重,送我去阆中”。

时光杳杳。古今多少物是人换,坚劲古柏犹在,其又给人一种生机盎然的向上鼓舞。

我们从历史中汲取文化养分,拓展有限生命长河的宽度,步游才变得更有意义。从七次植树,完备于元明,古行道树作为蜀道亮丽的风景线,这份传承至今仍在接力延续。我们可以“数树”,便于分段分类动态监管的“信息档案”,沿袭古制、建章立制定能守护古柏代代传承与生生不息。

当然我们还可以“读树”。

它是一种场景。初日斜照,翠云廊龙源段浮光剪影,极目四望皆是葱郁之色,足之所及,远芳萋萋。

它是一种具象。古柏蟠根虬结,姿态万千。当地老百姓依长势命名有马鞍柏、天蓬柏、夫妻柏、裤衩柏、一株香,颇具观赏价值与生活情趣。

它还是一种情感。作为异乡人,我只能构想本地人对于古柏的情感。它静谧无声陪伴了人们的少年、中年、老年以及晚年,它是家乡屋舍俨然的回温,生命里最为厚重的沉淀。同时“前人栽树,后人乘涼”,它有希望,更有寄望,福泽绵延四方。

除此之外,龙源镇古柏驿道沿线还有女儿碑、一碗水、罗盘石等古迹与传说。让我们去蜀道翠云廊南段远足看一看。倘若体力不支,那就分段迷你走。再不济我们去场镇赶集买些农产品,诸如黄桃、羊肚菌、猕猴桃、土鸡蛋等等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